唐岐山︱临习兰亭序及二王手札

2025-10-09 20:38
4

1.jpg

作者简介


唐岐山,男,1986年出生,中国当代画家、书法家,瑞士商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硕士,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深圳市艺术产业促进会理事,普仁堂文化创始人/艺术总监,广州艺博会深度合作艺术家,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唐岐山在广东美术馆、南山漫谷、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祁东职业中专等地做个展,他的作品被西藏武警总队、广东美术馆、甘肃简牍博物馆、俄中商会、莫斯科Omega-L等机构收藏。唐岐山跟随中国艺术研究院王镛先生,系统学习东西方艺术理论。他的书法师从中书协理事刘晓斌先生。同时他还坚持做慈善,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他的书法作品入展2022“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入选“简述中国”全国简牍书法大展,入选首届“倪元璐杯”全国行草书大赛,入选全国第五届大书法作品展、首届中国乡村书画大赛“优秀奖”,入展武警西藏总队“礼赞大美西藏•书写卫士忠诚”主题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入展第五届湖南中青年书法大展等。


《临摹二王手札感悟》

(文/唐岐山)书法艺术的长河中,“二王”—— 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永恒的光辉。近日,我有幸深入临摹二王手札,在这一过程中,犹如开启了一场与古人对话、探寻书法精妙真谛的奇妙之旅,感悟颇多。


临摹之初,面对那一页页古朴而灵动的手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魏晋风度。二王手札的字里行间,透着一种自然洒脱、随性自在的韵味。笔画之间,没有刻意为之的生硬与呆板,而是仿佛是在不经意间流淌而出,或轻盈跳跃,如 “之” 字的那灵动一笔,似行云流水般自然地舒展;或沉稳厚重,在一些捺画与横画中展现出的力度,让我感受到书写者当时落墨时的笃定与心境。这种自然之美,让我意识到书法本就不该是机械的笔画拼凑,而是情感与心境的自然表达,是书写者灵魂的一种映照。


在临摹其笔法时,更是深刻体会到了二王书法的精妙绝伦。王羲之的笔法细腻丰富,起笔处多露锋与藏锋交替变换,时而锋芒毕露、时而含蓄内敛,似是蓄力待发,为整个字的展开奠定了一种沉稳的基调;行笔过程中,中锋用笔为主,线条圆润饱满且富有弹性,就像拉满的弓弦,充满了力量感;收笔处又或轻盈出锋,留下无尽的韵味,或回锋收住,干脆利落又不失含蓄。而王献之在继承其父笔法的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的创新与突破,笔画更加舒展外放,字势也更为开阔,有一种冲破束缚的畅快之感。临摹中,我努力去模仿每一个细微的笔法动作,从捻管转笔到提按轻重,反复练习,才愈发明白,这些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划,背后凝聚着他们多年的书写功力与艺术感悟,是需要我用心去揣摩、用时间去沉淀才能稍有领会的。


结构方面,二王手札同样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们的字结构多变却又和谐统一,或欹侧取势,打破常规的平稳,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动态美感,好像字里行间有着一种看不见的张力,让整个字仿佛随时都会跃动起来;又或是巧妙地安排笔画的疏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对比强烈却相得益彰,使得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有着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我在临摹时,常常为了一个字的结构布局而反复调整,尝试去还原那种看似随意却又恰到好处的精妙,也逐渐领悟到书法结构中蕴含的平衡与变化的哲学,那是一种在规矩与自由之间游走的高超艺术境界。


临习二王手札,还让我感受到了书法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这些手札原本就是古人日常书信往来的记录,文字内容中承载着当时的人情世故、思想情感。当我一笔一划临摹时,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他们在案前挥毫,或是与友人分享生活趣事,或是抒发内心的感慨,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让我明白书法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社会背景紧密相连,是古人生活的一种生动写照。然而,临摹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会遇到自己怎么也临摩不像、临摩不出那种神韵的困境,这时也会感到些许沮丧。但正是这些挫折,让我更加敬畏二王书法的高深,也激励着我不断地去观察、思考、练习,去查阅更多的资料,向更多的书法前辈请教,期望能在临摹中再多领悟几分精髓。


临摹二王手札,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艺术修行。它让我领略到了魏晋书法的风流与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书法艺术在笔法、线条、结构、章法、墨色、神韵等多方面的博大精深,更让我在这黑白的线条世界里,找到了与古人沟通的桥梁,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书法艺术更深的热爱。我深知,这条临摹与学习之路还很漫长,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悟与热爱,不断探索,在书法的海洋中继续遨游,去汲取更多来自二王以及历代书法大家的智慧与养分。



2.jpg

临王羲之《兰亭序》


3.jpg

临王羲之手札《快雪时晴帖》


4.jpg

临王羲之手札《远宦帖》


5.jpg

临王羲之手札《大道帖》


6.jpg

临王羲之手札《奉橘帖》


7.jpg

临王羲之手札《妹至帖》


8.jpg

临王羲之手札《初月帖》


9.jpg

临王羲之手札《孔侍中帖》


10.jpg

临王羲之手札《忧悬帖》


11.jpg

临王羲之手札《行穰帖》


12.jpg

临王羲之手札《寒切帖》


13.jpg

临王羲之手札《雨后帖》


14.jpg

临王羲之手札《二谢帖》


15.jpg

临王羲之手札《姨母帖》


16.jpg

临王羲之手札《频有哀祸帖》


17.jpg

临王羲之手札《何如帖》


18.jpg

临王羲之手札《平安帖》


19.jpg

临王羲之手札《胡桃帖》


20.jpg

临王羲之手札《遊目帖》


21.jpg

临王羲之手札《丧乱帖》


22.jpg

临王羲之手札《得示帖》


23.jpg

临王羲之手札《都下帖》


24.jpg

临王羲之手札《秋月帖》


25.jpg

临王羲之手札《上虞帖》



---完---